欧阳询(公元557年—公元641年),字信本。出生于衡州(今湖南衡阳),祖籍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唐代书法家,楷书四大家之一,初唐四大家之一。
南朝陈武帝永定元年(公元557年),欧阳询出生,其父欧阳纥(音 hé)正讨伐岭南地区。南朝陈宣帝太建二年(公元570年),欧阳纥在广州举兵谋反失败,欧阳询受到牵连,但适逢大赦天下,欧阳询得以脱罪。欧阳询后被东宫佐吏江总收养,开始读书习作隋炀帝大业二年(公元606年),欧阳询出任隋朝太常博士,奉诏助越国公杨素撰《魏书》,杨素去世后此事中止。
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欧阳询入唐,授给事中。同年,唐朝发行开元通宝钱,欧阳询为开元通宝制词及书写,其书法得到世人称赞。唐高祖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欧阳询作为领修人,率十数人撰《艺文类聚》,并作序。两年后,《艺文类聚》撰成,共一百卷,欧阳询受到赏赐帛二百段。唐高祖武德九年(公元626年),欧阳询兼任弘文馆学士。次年,欧阳询与虞世南一起在弘文馆教授楷书书法,有二十四人入馆学书。此后,欧阳询留下诸多石刻碑记。其中有楷书代表作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化度寺碑》,行书代表作有《仲尼梦奠帖》《行书千字文》等。欧阳询的楷书因独具风格,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其字体被称为“欧体”,又著有书论《传授诀》《用笔论》。唐太宗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欧阳询卒,享年八十五岁。
欧阳询将南书的秀颖与北碑的峻厉融于一体,这种风格特点,体现在他的楷书、行书、草书诸体之中。欧阳询的书法兼具“法”与“意”,用笔整体瘦硬,却内含骨气,将隶书与魏晋楷书的用笔及结体特点,与六朝碑刻墓志的书写风采相融合,建构出自己独特的审美意识。欧阳询的艺术直接影响到和柳公权的楷书创作,其南北兼容的书风,已经成为后代书论家和书法家以至书法欣赏者常规的心理。颜真卿等后代书家沿着欧阳询所开启的方向,将中国书法艺术推向一个个新的发展阶段。
后人对欧阳询的书法技艺给予了很高评价。唐代张怀瓘在《书断》中说欧阳询精通八种书法字体,篆体尤精,远超古人。草书一气呵成,水平和王羲之相当。当代学者向彬认为欧阳询楷书具有妙在瘦劲而婉、笔笔妍峭多姿,书在山阴庑内、规矩中变化意味、多带隶法等艺术特征,是后人师法的重要范本。
书法作品
欧阳询初学王羲之,后渐变其体,笔力险劲,结体独异,既有以二王为代表的南朝书法艺术的俊美,又有北朝碑刻的峻峭,创造出自己独特的风格面貌,人称“欧体”。其楷书骨气劲哨,法度严整,于平正中见险绝,于规矩中见飘逸。后人评价其楷书为唐代之冠,行书也是当时的一流水平,被誉为“初唐四大家”。
《九成宫醴泉铭》与《化度寺碑》为欧阳询楷书的代表作。此碑笔意多方,兼有隶书北碑的痕迹,结字法度森严,清朗秀润,气爽神隽。《仲尼梦奠帖》为欧阳询行书的代表作。此碑点画之间,笔姿涵蕴丰富,意态多方。特别纵收有度,动辄合宜,变化自如,长短相间。欧阳询篆、隶、楷、行、草诸体均能达到精妙的水平,尤其是更被誉为“神品”,为现在楷书的建立,定型立法,作出卓越的贡献。
欧阳询重要楷书作品列表
作品名称 | 收录典籍 | 作品名称 | 收录典籍 |
---|---|---|---|
周罗睺墓志 | 《金石录》第五一六 | 皇甫诞碑 | 《金石录》第六O七 |
姚辩墓志 | 《墨池》卷十七 | 化度寺碑 | 《墨池》卷十七 |
隋杨素墓志 | 无考 | 九成宫醴泉铭碑 | 《集古录跋尾》卷五 |
元寿碑 | 《金石录》第五三一 | 从幸九成宫题铭 | 《类编长安志》卷十 |
阴符经 | 《宝晋斋法书赞》卷五 | 唐瑾碑 | 《池》卷十七 |
温彦博志 | 《墨池》卷十七 | 节苏原事 | 《宜和书谱》卷八 |
温彦博碑 | 《金石录》第五七八 | 节封奕事 | 《宣和书谱》卷八 |
赠高颍礼部尚书诏批答 | 《类编》卷一 | 卫灵公论 | 《宣和书谱》卷八 |
小字心经 | 《博古堂帖存》 | 强弱论 | 《宣和书谱》卷八 |
九歌 | 《庚子销夏记》卷四 | - | - |
欧阳询重要隶书作品列表
作品名称 | 收录典籍 | 作品名称 | 收录典籍 |
---|---|---|---|
房彦谦碑 | 《金石录》第五六O、五六 | 杜如晦碑 | 《金石录》第五五九 |
宗圣观碑 | 《墨池》卷十八 | 六马赞 | 《金石录》第五七四 |
窦抗幕志 | 《金石录》第五四六 | 段文振碑 | 《金石录》第六O八 |
楚哀王智云碑 | 《墨池》卷十七O | 昭陵刻石文 | 《金石录》第五七三 |
欧阳询重要行书作品列表
作品名称 | 收录典籍 | 作品名称 | 收录典籍 |
---|---|---|---|
卜商帖 | 《宜和书谐》卷八 | 北游帖 | 董其昌《戏鸿堂法书》卷四 |
仲尼梦奠帖 | 无考 | 劝学帖 | 董其昌《戏鸿堂法书》卷四 |
张翰帖 | 《宣和书谱》卷八 | 薄冷帖 | 董其昌《戏鸿堂法书》卷四 |
静思贴 | 《淳化阁帖》 | 守谦帖 | 董其昌《戏鸿堂法书》卷四 |
五月帖 | 《淳化阁帖》 | 海上帖 | 董其昌《戏鸿堂法书》卷四 |
足下帖 | 《淳化阁帖》 | 隅陕帖 | 董其昌《戏鸿堂法书》卷四 |
比年帖 | 《》 | 自遗帖 | 董其昌《戏鸿堂法书》卷四 |
秋风辞 | 董其昌《戏鸿堂法书》卷四 | 门籍帖 | 董其昌《戏鸿堂法书》卷四 |
定武兰亭 | 《庚子销夏记》卷四 | 百家帖 | 董其昌《戏鸿堂法书》卷四 |
战国策帖 | 董其昌《戏鸿堂法书》卷四 | 四时祭祀帖 | 董其昌《戏鸿堂法书》 |
脚气帖 | 《淳化阁帖》 | 戴逵帖 | 董其昌《戏鸿堂法书》 |
邹穆公帖 | 董其昌《戏鸿堂法书》卷四 | 祭祀帖 | 董其昌《戏鸿堂法书》卷四 |
荀公帖 | 董其昌《戏鸿堂法书》卷四 | 祖讷帖 | 董其昌《戏鸿堂法书》卷四 |
子卿帖 | 董其昌《戏鸿堂法书》卷四 | 金兰帖 | 董其昌《戏鸿堂法书》卷四 |
周公帖 | 董其昌《戏鸿堂法书》卷四 | 兰惹帖 | 《淳化阁帖》历代名臣法帖第四 |
齐宣王帖 | 董其昌《戏鸿堂法书》卷四 | 行书千字文 | 《宣和书谱》卷八 |
讲书帖 | 董其昌《戏鸿堂法书》卷四 | 庾亮帖 | 董其昌《戏鸿堂法书》卷四 |
度尚帖 | 董其昌《戏鸿堂法书》卷四 | - | - |
欧阳询重要草书作品列表
作品名称 | 收录典籍 | 作品名称 | 收录典籍 |
---|---|---|---|
草书千字文 | 《戏鸿堂法书》卷四 | 京路帖 | 《金石录》第五五九 |
孝经 | 《金石录》第五四六 | 院君帖 | 《金石录》第五七四 |
京兆帖 | 《墨池》卷十八 | 途路帖 | 《金石录》第六O八 |
盈虚帖 | 《墨池》卷十七O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