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稷(649年—713年),字嗣通,蒲州汾阴(今山西省万荣县)人,是唐朝的大臣和书画家。他是隋朝内史侍郎薛道衡的曾孙,中书令薛元超的侄子。薛稷在武周时期通过举进士考试进入官场,后来成为中书舍人,谏议大夫和昭文馆学士。他与相王李旦交好,并成为亲家。景云元年(710年),他被任命为中书侍郎,与苏颋等人一起掌握了政权,后来升任户部尚书和参知政事,再后来成为左散骑常侍和工礼二部尚书,被封为晋国公,并加封太子少保,参与决策国家事务,受到重用和优待。薛稷擅长书法,与褚遂良、欧阳询和虞世南并列为“初唐四大书法家”,他的代表作品有《信行禅师碑》。他也擅长绘画,擅长描绘人物、佛像、树石和花鸟,尤其擅长画鹤,有《啄苔鹤图》等作品流传至今。然而,唐玄宗即位后,太平公主与窦怀贞等人密谋政变,薛稷因知情不报而被赐死于万年县狱中,享年六十五岁。
薛稷为人好古博雅,辞章甚美。政事之余,专力于书画艺术。当时虞世南、二人书法妙绝,海内翕然宗法。薛稷外祖魏徵为初唐名臣,家富收藏,其中虞、褚墨迹颇多,薛稷得以日久观摩,进而“锐意模学,穷年忘倦”,最终学成,名动天 下。窦泉《述书赋》中说:“(陆)柬之效虞.疏薄不逮;(薛)少保学褚,菁华却倍。”给了他很高的评价。此外,薛稷还曾向精于草隶的舅父魏叔瑜学习草书,世称“前有虞、褚,后有薛、魏”。后世于是把薛稷与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并列,称之日“初唐四大书家”。薛稷的隶书、行书俱入能品,“章草书亦其亚也”。其书法特色是“结体遒丽”,“媚好肤肉”,被人形容为“风惊苑花,雪惹山柏”,充满了诗情画意。因为薛稷的书法能够很好地继承褚遂良的笔法和风格,“可谓河南公(褚遂良)之高足,甚为时所珍尚。”所以,当时就有“买褚得薛,不失其节”的说法。唐代李嗣真在《九品书人论》中更将薛稷的真书、行书列为第一。在学习继承褚遂良书法风格的同时,薛稷又有所发展创造,由此形成了他个人融隶入楷,媚丽而不失气势,劲瘦中兼顾圆润的书风,发展了初唐书法劲瘦媚丽而又圆腴挺拔的时代风格,并给后世以影响,赢得人们由衷的赞美。史载薛稷曾经为普赞寺题额,三个大字,各方径三尺,笔画雄健,结构劲挺。唐代大诗人杜甫写诗赞道:“仰看垂露姿,不崩亦不骞。郁郁三大字,蛟龙岌相缠。”他的书法作品还有《中岳碑》、《洛阳令郑敞碑》、《信行禅师兴教碑》、《升仙太子碑》、《佛石迹图传》等,其中颇不乏历代公认的书法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