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公元709年—公元785年),字清臣,号应方,乳名羡门子,别称颜平原、颜太保。京兆府万年县敦化坊(今陕西西安市)人,唐朝著名政治家,书法家,官至太子太师,封爵鲁郡开国公,谥号文忠,世人尊称颜鲁公、颜文忠。
颜真卿出身琅琊(今山东省临沂市)颜氏,是复圣颜回四十世孙,文学家颜之推五世孙。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中进士,四次被任命为监察御史。在朝中因不依附于杨国忠被贬平原太守。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禄山兵变,颜真卿联络堂兄颜杲卿,抗击叛军,被河北十七郡推为盟主,相继收复失地,为郭子仪李光弼大军进入河北获取嘉山大捷奠定了基础。扈从肃宗入京后,封宪部尚书、太子少师等。颜真卿整肃礼仪,整饬朝纲法纪,被李辅国等六任宰相忌恨不容,屡次遭贬地方达七八次之多。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782年),七十三岁的颜真卿被授命前去招降李希烈叛军,遭羁押为人质三年,被叛军缢杀,享年七十六岁。朝廷追授司徒,谥号文忠。
颜真卿历经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唐肃宗对他的评价定位很高,说他立德践行,当四科之首;品德操行,四科均优;文章学识,可做众人师表;忠诚正直,是士人的典范。文天祥、罗贯中、王夫之、纪昀、蔡东藩等名家学者评价他为人忠直刚节,治学典博庄重,一生挽救危亡、匡扶国难,却被奸人忌妒和构陷,死于叛将之手,这是唐中期后皇帝信任奸佞远离贤臣造成的。颜真卿书法以“颜体”自成一派,缔造了独立又独特的书学风范,备受后世推崇,欧阳修说自己在观赏颜真卿书法时,自然和他忠直的人品联系起来。苏轼说书法到颜鲁公已经到头了。康熙皇帝说从他的字里能看出忠义的气质焕发于笔墨间。
颜真卿遗留的书迹比较多,大多以碑刻的形式出现,楷书居多,兼有行草。颜真卿书法艺术在历史上的地位,与他的政治品质和当时政治需要有着密切的关系。安史之乱后,历代统治者均推崇颜真卿作为为正统思想和王权利益的典范。这也是颜真卿书法比其他书法家流传更多更广的原因。颜真卿的书迹,有文物、文献、书法艺术三重价值。
颜真卿早年师法欧阳询、褚遂良,后拜张旭为师。颜氏世重训诂,秉承家学,后来又编纂《韵海镜源》,因此他的书体全和字样,兼吸取北朝雄浑气质,融合唐初秀逸风雅,盛唐肥劲宏博,博取众长,逐渐走向纯熟。在王羲之后为行另开生面。颜真卿的书法与他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范。
颜真卿创立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欧阳询、柳公权、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的美誉;行书与王羲之并列被称为双璧。
颜真卿在书学史上以“颜体”缔造了一个独特的书学境界。欧阳修最先将颜真卿的人品和书法联系在一起,说他道德君子、端严尊重,书则是刚劲独立。由书及人,和人品统一了起来。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说:初唐的欧、虞、褚、薛,只是二王书体的继承人,盛唐的颜真卿,才是唐朝新书体的创造者。颜真卿的楷书,已成一种范式,后世学习者极多,甚至有“学书当学颜”的说法。
颜真卿的具有正大气象,对唐以后书法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包括“宋四家”在内的很多书法家都学习他的楷书,到了清代,他的楷书基本影响了朝野上下,康熙皇帝称赞他的字能看出忠义的气质焕发于笔墨间。中国美学里的正大气象,在颜真卿的书法里表现了出来,是官方认可的书体,完成了书法风格和传统美学的完美对接。
颜真卿行书《祭侄文稿》,是继王羲之《兰亭集序》的又一个高峰。颜真卿行书在笔法的创新和丰富性上是空前的,在作品《祭侄文稿》中,同时使用篆隶、行书和草书的笔法,笔法混杂却通篇自然形成一个整体。在王羲之书法体系之外,另立门户,形成自己雄强、气势开张、有篆隶笔意,又不失文人气息的一种行书风格。《祭侄文稿》是祭吊在安史之乱中死去的堂兄和侄儿,因有激烈的情绪在内,达到了书法节奏和情感节奏的高度统一,为后世的书法抒情树立了典范,被誉为“天下第二”。
颜真卿存世的重要字迹碑刻、作品列表:
737年 | 29岁 | 撰《周太师尉迟迥碑铭》 | 在相州(今河南安阳、河北临漳一带)作 | 时任校书郎 |
---|---|---|---|---|
公元750年 | 42岁 | 撰《河南府参军赠秘书丞郭君神道碑铭》 | 不详 | 殿中侍御史任上 |
公元752年 | 44岁 | 撰并正书《郭虚己碑》《郭揆碑》;书《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扶风夫子庙碑》 | 这一年,兵部改称武部 | 武部员外郎任上 |
公元754年 | 46岁 | 正书《东方朔画赞碑》 | 与安禄山判官平冽同游东方朔神庙时作 | 任平原郡太守 |
公元755年 | 47岁 | 撰书《东方先生墓碑》 | 安史之乱 | 任平原郡太守 |
公元758年 | 50岁 | 撰行书《祭侄文稿》 | 平叛后,赴河北寻得堂兄颜杲卿和侄季明尸骨时作 | 任蒲州刺史 |
公元760年 | 52岁 | 书《天下放生池碑铭》 | 率群臣上表问候迁居太上皇李隆基,被李辅国贬蓬州长史前夕 | 任刑部侍郎 |
公元764年 | 56岁 | 行草书《争座位贴》又名《与郭仆射书》,《郭氏家庙碑》,行书《郭公庙碑阴记》 | 这一年,晋爵鲁郡开国公,食邑三千户 | 刑部尚书兼御史大夫, 充朔方行营、汾晋等六州宣慰使 |
公元770年 | 62岁 | 书“逍遥楼”三个大字 | 不详 | 不详 |
公元771年 | 63岁 | 分大、小两种字体撰《麻姑仙坛记》,撰《大唐中兴颂》 | 被免抚州刺史后 | 不详 |
公元772年 | 64岁 | 正书《颜含碑》 | 不详 | 不详 |
公元779年 | 71岁 | 书《颜勤礼碑》 | 唐代宗驾崩,唐德宗即位 | 任吏部尚书充礼仪使 |
公元780年 | 72岁 | 撰并书《颜氏家庙碑》,《自书告身》,撰《家庙碑后记》《家庙碑额阴记》 | 年号由大历改为建中,颜真卿在敦化坊祖宅建颜氏家庙 | 任太子少师,仍充礼仪使,授光禄大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