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5练字网 / 隋唐 / 正文

柳公权

15练字网

发布时间:2024-03-15 15:19 566°学书则知识学可以致远


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京兆华原柳家原(今陕西省铜州市耀州区)人。唐朝官员、书法家、诗人,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又与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


柳公权出身于一个士族官宦之家,幼年好学,善于辞赋,懂韵律。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达13年,后赴夏州任李听幕僚。元和十五年(820年),柳公权的书法才能得到穆宗赏识,授翰林院侍书学士,后于穆宗、敬宗、文宗三朝长期任侍书一职,未受重用。唐文宗大和八年(834年),柳公权第三次入翰林院任侍书学士,文宗十分欣赏柳公权的才学,对他多加提拔,从文宗朝开始,至武宗、宣宗、懿宗三朝,柳公权日益受到重用,一路升迁,官至工部尚书、太子少傅、太子少师,封河东郡公。唐懿宗咸通六年(865年),柳公权以88岁的高龄卒于太子少师之位,追赠太子太师。


柳公权书法以楷书著称,他的书法初学王羲之,后遍观唐代名家书法,吸取了、欧阳询之长,自创独树—帜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柳体”与“颜体”齐名,并称“颜筋柳骨”。书法代表作有《玄秘塔碑》《神策军碑》《蒙诏帖》等。柳公权的书法对后世书法的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书法初学入门者多选择“柳体”。


唐代宗大历十三年(778年),柳公权出生于京兆华原柳家原(今陕西省铜州市耀州区)。其祖父柳正礼,曾任邠州(今陕西彬县)士曹参军;父亲柳子温,官至丹州(今宜川)刺史;伯父柳子华,曾任池州(今安徽贵池)刺史。


生活在这样的家庭,柳公权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诗文教育,对他有着直接影响的是其兄长柳公绰。柳公绰比柳公权大11岁,曾于贞元年间两次登贤良方正科,在朝廷担任要职,并且擅长楷书,代表作有《武侯祠堂记》《紫阳先生碑》等。柳公绰不仅教授公权德行礼法、史论经学等综合学识,还注重培养柳公权的书法特长,柳公绰对柳公权的书法启蒙起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由于受家庭环境的熏陶和兄长的影响,柳公权从小就很聪慧,他未入仕之前,就开始为人书写碑文。唐德宗贞元二十一年(805年),柳公权28岁时即书写有《符元亮碑》。


书法作品

柳公权传世的书法作品中以碑刻为多,只有少量的墨迹,其中包括大量楷书作品,也有行书、行草书和篆书作品。有明确记载的有94件,其中题碑铭文62件、墓志铭文6件、题跋2件、题额3件、帖札15件,但绝大部分已失传,目前能够见到的仅20余件。

楷书代表作有《神策军碑》《玄秘塔碑》,《神策军碑》结体中宫收紧,主笔舒长清健,其余笔画紧缩,于谨严中呈疏朗、开阔和放射之势,用笔规矩中有变化,方劲中更见圆厚丰腴;《玄秘塔碑》结体狭长,看似大而实小,字形紧而实宽,疏密自然,点画粗细反差明显,点画间看似无关,结构却浑然一体,尽显善巧佳构。与《玄秘塔》结体偏取纵势相比,《神策军碑》结体多呈宽博之态。

行书代表作有《蒙诏帖》,此帖风格豪放雄逸,体势遒劲流丽,字形长短宽窄不一,或断或连,构成章法上的变化;笔墨浓淡轻重有致,形成层次上的错落。


柳公权重要碑刻作品


作品名称

书体

收录典籍

河东节度李说碑

楷书

《金石录》《宝刻类编》

赠越州都督符元亮碑

无考

《宝刻类编》《集古录目》《宝刻丛编》

魏博节度使田绪遗爱碑

楷书

《金石录》《宝刻丛编》

左常侍薛苹碑

楷书

《金石录》《通志·金石略》《宝刻类编》

大觉禅师塔铭

楷书

《金石录》《宝刻类编》《通志·金石略》

二帖九十六字

无考

《宝刻类编》

涅槃和尚碑

楷书

《金石录》《宝刻类编》《通志·金石略》《墨池编》《天下金石志》

西平郡王李晟碑

楷书

《金石录》《墨池编》《宝刻类编》《通志·金石略》《金石录》《庚子消夏记》《石墨镌华》

王播墓志

金石录》《通志·金石略》《宝刻类编》

将作监韦文恪墓志

楷书

金石录》《通志·金石略》《宝刻类编》

太清宫锺铭

无考

《金石录》《通志·金石略》《宝刻类编》

河中节度使薛平神道碑

楷书

《宝刻类编》

升玄刘先生碑

楷书

《金石录》《通志·金石略》《宝刻丛编》《宝刻类编》《天下金石志》《金石林时地考》

大唐元观钟楼铭

楷书

因新近出土,不见于任何记载

赠太尉何智兴碑

楷书

《金石录》《墨池编》《通志·金石略》《宝刻类编》

宣武节度使王公神道碑

楷书

《宝刻类编》

阴符经叙

楷书

——

冯宿碑

楷书

《金石录》《通志·金石略》《宝刻类编》《宝刻丛编》《石墨镌华》《金石林时地考》《金石三跋》《庚子消夏记》《集古求真》《八琼室金石补正》《碑帖叙录》

柳尊师墓志

楷书

《金石录》《通志·金石略》《宝刻类编》

检校金部郎中崔积碑

《金石录》《通志·金石略》《宝刻类编》

淮南监军韦元素碑

楷书

《金石录》《通志·金石略》《宝刻类编》

义阳郡王苻王碑

楷书

《金石丛编》

淄王傅元公碑(亦名《唐元锡碑》)

楷书

《金石录》《集古录目》《通志·金石略》《宝刻类编》

西道驿路记

楷书

《金石录》《墨池编》《通志·金石略》《宝刻类编》

李有裕碑

楷书

《集古录目》《通志·金石略》《宝刻类编》《天下金石志》

宪宗女庄淑大长公主碑

楷书

《金石录》《宝刻类编》

何进滔德政碑

楷书

《金石录》《集古录目》《宝刻类编》《通志·金石略》《天下金石志》

李听碑

无考

《金石录》《通志·金石略》《宝刻类编》

赠太师崔陲碑

楷书

《金石录》《墨池编》《通志·金石略》《宝刻类编》

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

楷书

金石录》《石墨镌华》《通志·金石略》《宝刻类编》《金石萃编》《庚子消夏记》《关中金石记》《天下金石志》《金石林时地考》《金石史》《金薤琳琅》《金石三跋》《寰宇访碑录》《集古求真》

宣公律院碣

无考

《金石录》《通志·金石略》《宝刻类编》

昊天观碑

《金石录》《通志·金石略》《宝刻类编》

皇帝巡幸左神策军纪圣德碑并序(又名《神策军碑》)

楷书

《金石录》《集古录目》《通志·金石略》《宝刻类编》《墨池汇观》《庚子消夏记》《碑帖叙录》

赠太子少保高重碑

楷书

《金石录》《墨池编》《通志·金石略》《宝刻类编》《宝刻丛编》

武成郡王赠太傅李载义碑

楷书

《金石录》《宝刻类编》

相国寺凉国公碑

楷书

《金石录》《集古录目》《墨池编》《通志·金石略》《宝刻类编》

商于新驿记

楷书

《金石录》《通志·金石略》

山南西道节度使王超碑

楷书

《金石录》《集古录目》《通志·金石略》

太仓箴

楷书

《宝刻丛编》《复斋碑录》

牛僧孺碑

楷书

《金石录》《集古录目》《通志·金石略》《宝刻丛编》《宝刻类编》

太子太傅刘沔碑

《金石录》《宝刻类编》《通志·金石略》《庚子消夏记》《八琼室金石补正》《碑帖叙录》

普光王寺碑

楷书

《金石录》《通志·金石略》《宝刻丛编》《天下金石志》

赠太尉牛僧孺墓志

楷书

《宝刻类编》

魏公先庙碑

楷书

《金石录》《宝刻类编》《八琼室金石补正》《天下金石志》《寰宇访碑录》

掖庭局令刘荣璨碑

楷书

《金石录》《宝刻类编》

河东监军康约言碑

无考

《金石录》《集古录目》《通志·金石略》《宝刻丛编》《宝刻类编》

吏部尚书高元裕碑

楷书

《墨池编》《寰宇访碑录》《潜研堂金石文跋尾》

韦正贯碑

楷书

《集古录目》《宝刻类编》《天下金石志》《通志·金石略》

司徒薛平碑

楷书

《金石录》《通志·金石略》《宝刻丛编》

观音院记

楷书

——

国清寺额及批答

楷书

《诸道石刻录》《宝刻丛编》《宝刻类编》《通志·金石略》

节度史崔纵碑

楷书

《金石录》《集古录目》《墨池编》《通志·金石略》《宝刻丛编》

圭峰定慧禅师碑

楷书

《集古录目》《集古求真》《通志·金石略》《增补校碑随笔》

顺宗女濮阳大长公主碑

无考

《金石录》《宝刻丛编》

复东林寺碑

《金石录》《宝刻丛编》《宝刻类编》《通志·金石略》《八琼室金石补正》《金石林时地考《集古求真》《增补校碑随笔》

李公夫人武功苏氏墓志

《金石录》《宝刻丛编》《清河书画舫》《渭南集》


刻帖

洛神赋十三行跋

刻入《快雪堂帖》,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太上老君常清静经

刻入《宋拓越州石氏本唐小楷七种》《勤懋殿帖》等,《宣和书谱》《金薤琳琅》《学书迩言》等著录,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圣慈

草书

刻入《大观帖》,《唐文拾遗》卷28,《法帖释文考异》《钦定重刻淳化阁释文》卷十等著录,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伏审帖

草书

刻入《大观帖》,《唐文拾遗》卷28著录,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奉荣帖(又名《赤箭帖》)

草书

刻入宋拓《大观帖》,《唐文拾遗》卷28著录

十六日帖

行书

刻入《大观帖》,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辱向帖

刻入《大观帖》,《唐文拾遗》卷28、《法帖释文考异》《钦定重刻淳化阁释文》等著录,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

翰林帖

行书

——

紫丝革及鞋帖

行书

刻入《兰亭续帖》,《宣和书谱》卷3著录

兰亭诗帖

行书

刻入《兰亭续帖》,《唐文拾遗》卷28、《宣和书谱》卷3、《清河书画舫》等著录

谢人惠笔帖

无考

《唐人拾遗》卷28、《珊瑚网》等著录

度人经

无考

《宣和书谱》卷3、《式古堂书画汇考》《珊瑚网》等著录

心经

楷书

《宣和书谱》《宝刻类编》《通志·金石略》《清河书画舫》等著录

尊殴卑议

无考

《唐人拾遗》卷28著录

笔偈

无考

《唐文拾遗》卷28著录

送梨帖跋

行书

真迹已佚,《唐文拾遗》卷28、《式古堂书画汇考》等著录,为柳公权唯一遗留下来的墨书真迹


书法特点


柳公权致力于书法创作,集前贤楷书之大成。他所创造的“柳体”楷书骨雄力健、法度森严、兼有众美、自成一家,与颜真卿楷书并称“颜筋柳骨”。书法初学入门者,多选择“柳体”。


“柳体”的用笔特点是方圆兼并,既方峻劲利、又含厚圆润。在每一画的起、收转折处用方笔折锋,有雄强方峻、爽利劲峭之感;在笔画的收束处多用圆笔裹锋,不使笔毫铺开,消迹灭棱,运笔不折不顿,因而字体丰润圆浑,内含质朴。


柳公权的书风特点鲜明,以“遒劲峭拔”的风格书写行草书,线条流畅,气势张扬,圆润豪纵,打破了晋人所创立的“平和简静、秀丽柔美”的行草书规范。“柳字”避开了“颜字”肥壮的竖画,把横竖画写得大体均匀而瘦硬;吸取了北碑中方笔字斩钉截铁、棱角分明的长处;融汇了虞、欧楷书结体的紧密,颜真卿楷书结体的纵势,写出了独树一帜的柳体。

了解15练字网

15练字网
15练字网
15练字网
15练字网
15练字网经过一年的精心准备,推出了一系列书法教程,为书法学者提供了一条高效学习的途径。我们的教程由书法大家精心录制,内容深入浅出,形式生动有趣,非常适合初学者、书法教师、爱好者及老年大学学员学习和临摹。无论是学校、书法培训机构还是青少年宫,本教程都是理想之选。若您有志于书法学习或想购买电子模板,请添加小墨微信:ywlzwxm,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15练字网